upn-taipei news-tour-2010-12-06-22-手拉手˙編織染趣跟我走」系列:編織花園 用香蕉串起噶瑪蘭記憶─新社香蕉絲工坊

手拉手˙編織染趣跟我走」系列:編織花園 用香蕉串起噶瑪蘭記憶─新社香蕉絲工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自10月份起至12月22日止,於傳習所2~5館推出「手拉手˙編織染趣跟我走」活動,可體驗親手編作樂趣或利用天然植物作藍染、敲拓染等DIY活動。傳習所2館「編織花園」裡每天開放草編DIY教學,讓民眾體驗親手編織童玩樂趣,館內另展出由手編達人、工藝師利用不同天然纖維編製成各種趣味富饒的作品供民眾觀賞。由館外玻璃窗即可見到披曬裝飾的香蕉絲材料,是本次特別邀請自花蓮新社的「香蕉絲工坊」之展示品,從原料至成品,全部天然、手工製成,相當具有人文特色。

目前香蕉絲編織已是噶瑪蘭族人的正字標記。編織原本即為台灣原住民各族的重要農業生計勞動,並開創出各族文化的重要表現媒介,但在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原有的編織技藝常因材料無著而被迫停頓,而噶瑪蘭族人就地取材,利用蘊藏豐富的大地資源,適時地彰顯在香蕉絲織物上,製成各類的生活用品,如早期人工收割、打稻穀時鋪在地上的用具,即是由香蕉絲、黃槿皮、黃麻、藺草、苧麻等纖維混合編織;在沒有水泥的土沙地上,曬稻米時鋪在地上好幾塊大織布還有採集野菜用的背袋、置物背包、乃至貼身衣物等。

談到「噶瑪蘭」就會令人聯想到「宜蘭」,噶瑪蘭人曾是蘭陽平原上活動的主要民族,由於受到漢人爭地的壓力影響,部份噶瑪蘭人自西元1840年左右開始陸續南下遷移至花東沿海一帶定居。目前位於花蓮新社部落的噶瑪蘭族是全台噶瑪蘭族人聚居最多的地方,對噶瑪蘭族人而言傳統的香蕉絲編織是聯繫族人的一項重要資產。從1987年開始,噶瑪蘭族便開始提倡正名運動,直至2002年底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第十一族,在這段長達十五年的歲月中,香蕉絲編織在整個文化推廣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由香蕉樹的種植、砍伐、刮絲、晾曬、分線、捻線、繞線、整經到編織,從純天然的工序到結合生活美學之織品,能看到「香蕉絲工坊」所努力發展的噶瑪蘭族文化,那一種對於自然資源的永續觀念,值得我們放慢腳步並感受自然與手感帶來的舒適感。

想進一步認識香蕉絲材質嗎?本次展覽「手拉手˙編織染趣跟我走」主題即日起展至12月22日止,本週邀請到噶瑪蘭族香蕉絲工藝師於12月4、5日(六、日)於現場與民眾互動並利用香蕉樹二榔皮編出可愛飾品,時間為本週六10:30~15:30及週日上午10:00~12:00,歡迎對香蕉絲材質及噶瑪蘭族特色編織有興趣之民眾前往參觀。

另外在Facebook上還有「手拉手˙編織染趣跟我走-FB粉絲A好康」活動,只要加入傳藝中心Facebook粉絲皆可參加,活動將贈送「手拉手˙編織染趣跟我走」紀念筆記書,相關活動內容請上民蓺園網站http://art.pcsc.com.tw/或傳藝中心facebook網站http://art.pcsc.com.tw/fb查詢,或電(03)950-7711轉228洽詢。

本篇發表於 新聞與政治。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